一、教育目的隨時空轉變,歷來各教育派別都有不同的主張。「人文主義」和「進步主義」對教育目的主張為何?請說明之。(25 分)
二、積極爭取並善用教育資源(educational resources),有利提升和增進教育效能。教育資源的意涵和功能為何?請說明之。(25 分)
三、教育目的是學校實施教育的重要依據,教育基本法第2 條對「教育目的」有明文規定。請依教育基本法規定之教育目的,就現行中小學教育實施之優劣加以評述。(25 分)
四、先進國家積極整合綠建築和永續教育以推展永續校園,促進校園環境營造新發展,實值借鏡。何謂永續校園(sustainable school)?永續校園之發展策略為何?請說明之。(25 分)
一、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相當重要的關連,請說明家庭教育的範圍包括那些?在學校教育中如何推動家庭教育?(25分)
二、
臺灣近來在確保教師專業與教學品質的教育政策有那些?試以教學視導的觀點論述之。(25分)
三、
試說明偏鄉小校在經營與運作上有那些困難?而民國106年12月公布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對偏鄉小校的經營有那些契機?(25分)
四、
臺灣的學校生態近三十年有相當大的改變,學校領導型態亦隨之逐漸調整。而在1980年代後有許多新興的領導理論發展,試舉一適用於當前學校生態的領導理論說明之。(25分)
一、教育專業倫理為確保教育系統有效運作、發揮教育功能、彰顯教育專業的重要基石。請分析教育專業倫理的範疇與內涵、當前教育專業倫理所面對的挑戰,並提出提升教育專業倫理的對策。(25 分)
二、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的理念與內涵為何?何以差異化教學有助於落實「教育機會均等」、「帶好每一位學生」、「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想?試舉例解析說明之。(25 分)
三、教育評鑑的意義及重要性為何?關注的焦點包括那些面向?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進行評鑑?請舉當前的教育政策為例闡述之。(25 分)
四、校長領導攸關學校的課程發展與教學革新,您認為影響校長能否發揮課程與教學領導角色的因素有那些?面對當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實施,校長當推展怎樣的課程與教學領導具體作為?(25 分)
一、1970 年後,一種非線性動力,或稱非均衡系統模式的典範產生,最具代表性的即為渾沌理論,試述渾沌理論的意涵及其基本理念。(25 分)
二、107 課綱將賦予後期中等學校更多的課程彈性,評鑑機制成為確保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品質的關鍵。試述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基本意涵及其重要理念。(25 分)
三、國際教育是近來相當重要的教育議題,試論述國際教育之意涵,及其在中小學推行的可能具體策略為何?(25 分)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標竿學習(Benchmarking)概念在各領域已有許多不同應用。試論述標竿學習的意涵及流程作法。(25 分)
一、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 S. Peters)主張的教育三大規準及其含義為何?請說明之。如果國民中學物理教師在課堂上教導未經驗證的信念,此舉是否是教育,請以三項規準分析之。(25 分)
二、何謂「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國民中學推動品德教育可採取那些作法,請舉例說明之。(25 分)
三、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主要教育主張為何?請至少舉出三項加以說明並評析。(25 分)
四、教育的社會功能為何?請至少舉出三項重要功能加以說明與評析。(25 分)
一、
課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一般而言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其一為「社會適應觀」(social adaptation orientation),另一為「社會重建觀」(social reconstruction orientation)。請分別說明這兩種觀點在課程的主張。(25分)
二、
立法院院會於民國103年11月三讀通過並經總統公布之實驗教育三法是指那三法?(15分)另請根據上述法規扼要說明何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與「學校型態實驗教育」。(10分)
三、
教育部在2013年的《轉型與突破:培育多元優質人才共創幸福繁榮社會》人才培育白皮書中,在人才培育的藍圖上訂定了「4項目標」、「10項原則」及「5項策略」,並分成「國民基本教育」、「技術職業教育」及「大學教育暨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三大主軸,提出16個因應策略、39項行動方案,期許未來十年(民國103-112年)我國的人才能具備「全球移動力」、「就業力」、「創新力」、「跨域力」、「資訊力」及「公民力」等關鍵能力,俾提升國際競爭力。請闡述這六項教育部在「人才培育白皮書」所提未來十年的人才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25分)
四
、一般認為學校文化的內涵通常包括:教師文化、學生文化、學校行政文化、社區文化、學校物質文化及學校制度文化。請說明之。(25分)
一、請敘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 5 分,共25 分)
臨床視導
教育績效責任
後設評鑑(meta-evaluation)
邏輯實徵論(logical positivism)
鴻都門學
二、教育部於2013 年公布《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請依據該白皮書之內容說明新時代良師的圖像及其內涵。(25 分)
三、何謂「教師領導」?其包含那些重要構面?請敘述之。(25 分)
四、課程是達成多元文化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試問多元文化課程若依文化融入課程之程度區分,可分為那些類型?各類型之重要特徵如何?請舉例說明。(25 分)
一、教育專業具有那些特性?(15分)教育行政人員應具備的條件及專業修養為何?(10分)
二、學校文化具有那些性質?(5分)根據學校文化的形成因素,從事學校文化的教育設計時應依循那些原則方能營造友善校園,裨益於學校教育目標的達成?(20分)
三、課程選擇(curriculum selection)是達成學校教育目的之手段,在內容選擇及活動選擇上各有何規準可依循?(25分)
四、教育具有何種功能?請從經濟、政治、社會及文化等四方面論述之。(25分)
一、何謂「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e)?何謂「公民關鍵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此議題上有何主張可供我們參考?請說明之。(25分)
二、何謂學校本位課程?為何要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請說明你的看法。(25分)
三、教師組織存在的目的為何?何種運作型態較符合當前社會的期望?試申論之。(25分)
四、近年來教育卓越的追求為各國努力的目標,甚至引進企業的經營精神,推動全面品質教育。請問那些主要的品質管理概念有參考價值?你認為那些發展策略有助於提升教育品質?(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