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試述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對於比較教育研究的反省或啟示。(25分)

二、
何謂亞洲四小龍?並請敘述四小龍在現今中小學教育學生表現與大學國際化競爭上之現況。(25分)

三、
臺灣刻正面臨少子女化極為嚴峻的情勢。根據World Population Review在2019年的最新資料顯示,臺灣平均每一位女性僅擁有1.218個小孩,是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少子女化之衝擊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其影響層面既深且廣,在學術上更引發不少的關注及諸多的探討,也受到國際組織之重視,以及各國的有關政策之回應。請針對我國之少子女化對國民中小學教育之主要衝擊影響與政府因應對策二方面,分項予以敘述。(25分)

四、
「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與「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是比較教育的二項重要概念,請分別說明這二項概念之定義,以及二者之關聯性。(25分)

 

一、
比較教育經常會依研究主旨或需求,而將世界國家區分不同類別或等級,如早期使用的第一世界、第三世界或已開發國家、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等。試分析比較教育中將國家分類或分級並發展出的理論及其限制或缺點。(25分)

二、
通常在相似的情境下比較不同教育實體的作為最能凸顯比較教育研究之意義。如日本與德國在二次大戰戰敗後的相同處境下,歷史教科書對其各自國家的作為卻有迥然不同的處理,請試著從文化、民族性等觀點論述此差異。(25分)

三、
我國108年課程綱要將新住民語列入「語文」領域,要求學生在本土語文及新住民語文中任選一種必修。新住民語主要有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7國語言。試從文化傳承、多元文化與語言的文化資本間可能的衝突分析此政策。(25分)

四、
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5分,共25分)
英國第六級制學院(the sixth form college)
索邦宣言(the Sorbonne Declaration)
新加坡小學離校考試(PSLE)
紐西蘭語言巢(the Kohanga Reo)
美國的曼恩(H. Mann, 1796-1859)

 

一、
1990年至今,聯合國發展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對全球170餘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人力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計算,做為各國教育、經濟及國家發展與政策參考,獲得各國政府及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支持。請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人力發展指數(HDI)建構的學理依據有那些?(8分)
人力發展指數(HDI)由那些指標所建構計算出來?(6分)
教育指標為國際比較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礎,以HDI來說,它在國際比較教育的研究與實務上有那些功能?(11分)

二、
請說明近年來法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及其高等教育制度的特色。(25分)

三、
有兩位大學生在不同的大學修習比較教育課程。甲生學習內容是以一一介紹主要國家教育制度的檔案文獻而已,並沒有各國數值分析;而乙生學習內容則以各國教育、政治、經濟與學習成就為主的資料統計分析,而沒有國家檔案內容介紹。請比較這兩位學生學習比較教育內容的特性,以及這兩種學習內容的限制。(25分)

四、
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5分,共25分)
H-L效應(Heyneman-Loxley Effect)
教育的國際標準分類(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教與學的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
美國的歐巴克(P. G. Altbach, 1941-)
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

 

一、比較教育之父朱利安(A. Julian)發表《比較教育的研究計畫和初步意見》已近兩百年,他在此書中提出的四項主要建議目前多已實現,請說明其實踐之狀況及意義。(25 分)

二、臺灣公辦民營學校在 2014 年之後有了法源依據而成為實驗教育的一環。英美兩國也出現此類學校,請就臺灣及英美的公辦民營學校說明其特色、問題或對現有學制之衝擊。(25 分)

三、教育行政採用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制度往往會受到國家疆域大小或政治體制之影響。試舉出符合此分類原則的兩個國家,說明及評論其教育管理制度集權或分權之意義。(25 分)

四、義務教育自 19 世紀在歐洲普及以來成為國家主導學校教育的主要模式;然而此種國家強迫人民將子女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的模式,從1980 年代開始受到家長教育權覺醒以及教育市場化的消費者意識之衝擊,而讓許多國家在教育的供應及選擇上出現許多彈性或改革。試舉出世界國家在因應此趨勢下而進行的改革事項。(25 分)

 

一、傳統上,國際比較教育以國家做為分析單位,然而 Bray 和Thomas(1995)提出多層次比較的教育研究(level of comparison in educational studies),在近年來已獲得國際比較教育界重視。請說明他們所提出研究方式有那些重要內涵?此方式在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有那些優勢及限制?(25 分)

二、Noah 與Eckstein(1969)所著《比較教育的科學化探索》(Towards a Scienc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強調以科學方法在國際比較教育的應用,企圖改變1960 年代以來比較教育的學科自我認同危機,請說明科學化國際比較教育建立的困難因素有那些?臺灣的國際比較教育要積極邁向科學化的重要理由何在?(25 分)

三、近年來,德國與法國的中等教育有不少變革。請說明這兩個國家的中等教育制度及其特色。(25 分)

四、解釋名詞(每小題 5 分,共25 分)
法國的大學區(Academie)
英國的學校管理委員會(school governing body)
瑞典的讀書會
社會生態學脈絡論(social ecological contextualism)
「歐洲2020」的目標(“Europe 2020” goals)

 

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理念常影響世界先進國家的教改思維,其於1996年所發表著名的《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一書中,揭櫫「教育的四大支柱」(The four pillars of education)深具啟發意義,試申述其意涵,並進而據此反省對我國當前學校教育之啟示。(25 分)

二、「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於2014 年在布魯塞爾(Brussels)的「教育、青年、文化與運動」會議結論中,有關教育領域提出三項重要政策,做為會員國共同努力之方向,試問該三項政策主要核心內涵為何?(15 分)並進而說明其對我國當前教育有何啟示?(10 分)

三、於比較教育研究過程中,常發現許多異於我國的教育制度,不易理解,甚至混淆,亟需探索;鑑此,試就下列日本與英國特有制度用詞予以合理性地重點釐清。
試問日本師資培育制度的「免許狀」意涵、適用範圍與類型。(15 分)
試列舉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的五項學校特質為何?(每項2 分,共10 分)

四、已故學者林清江可謂國內早期極為重視「比較教育」領域者,其曾指出研究「比較教育」時,至少必須建立四項重要觀念,俾以避免各類錯誤,試述其意涵為何?
(25 分)

 

一、有關比較教育研究是否可以建立科學法則作為各國預測未來教育發展的依據,當代比較教育學者持論不一,試就各家理論加以比較評析,並申述己見。(25 分)

二、我國教育部於2011 年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其所揭中小學國際教育之目標及主要策略為何?英、美兩國近年也積極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其所揭目標及策略措施是否可供我國參照?試加以比較分析。(25 分)

三、德、法兩國對於小學生進入中等教育前期各類型學校就讀,均有適性輔導措施,試加以比較分析。(25 分)

四、我國為確保師資培育之品質,有何策略措施?英、德兩國為確保師資培育品質之政策與立法是否可供我國參照?試加以比較分析。(25 分)

 

一、名詞釋義:
千禧年發展目標(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5分)
行動者網絡理論(the actor-network theory)(5分)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5分)
教育借入(educational borrowing)與借出(educational lending)(10分)

二、比較教育的方法論中有一派典(paradigm)強調對於一個國家教育的研究,需將其置於整體的社會脈絡內,了解教育與社會其他部門的關係與互動。在此派典內康德爾(I. L. Kandel)、漢斯(N. Hans)、施耐德(F. Schneider)係採歸納法分析,而英國學者霍姆斯(B. Holmes)採用的是演繹的比較教育方法,請論述此兩種方法論之內涵,並綜述此派典的優缺點。(25分)

三、中等教育係所有教育中最為關鍵與複雜的階段,涉及是否分流?分流的年齡?分流的標準?以及如何與初等教育銜接及轉移至高等教育或進修教育等議題。請選擇兩個差異較大的國家進行對比,就初等、中等教育的銜接、分化的年齡、分流的路徑、標準、以及協助學生轉移至高等教育的準備等項目進行描述、並列與分析,之後再綜論中等教育的意涵。(25分)

四、宗教教育是否納入中小學課程各國因文化傳統不同而有差異。請舉出那些國家宗教教育是納入正式的學校課程?那些國家是嚴禁宗教教義在學校內傳授?而我國教育內宗教與學校的關係又是如何?(25分)

 

一、「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EU)蘇格拉底計畫(Socrates Programme),希望能將歐洲蛻變為「知識歐洲」。試問其主要的內容有那些?並指出可供我國教育革新參酌之處?(25分)

二、教育改革(education reform)是教育發展的必要工程。請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近年來推動的高等教育改革,說明其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若何?(25分)

三、國家的教育發展,均會考量到時代背景、國家競爭力及社會發展需要。請就美國Obama政府的教育政策及日本的「21世紀教育新生計畫」(別名彩虹計畫)的重點,論述我國即將實施的12年國民基本教育應有的發展方向。(25分)

四、2008年法國總統Sarkozy為歐洲聯盟的盟主,促使法國教育改革與國際接軌,並回應全球化的議題「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請就比較教育的觀點,論述各國「永續發展」的教育政策若何?(25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飛石 的頭像
    飛石

    飛石的部落格

    飛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